色受想行。四識

2013122608:43

色受想行。四識

分類:100~199
2012/03/28 06:42

 

阿計你看--船兒都還在--只是…舟自橫

3

4

5

6

7

8

9

10

11

12

 

 

http://agama.buddhason.org/book/nn20/nn2009.htm

第 九選 五蘊斷--攀緣四識住(南北傳經文對讀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經號:39(151)[ 85]
一、經文
  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  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
  「有五種種子,何等為五?謂根種子,莖種子,節種子,自落種子, 實種子。
  此五種子,不斷、不壞、不腐、不中風,新熟堅實,有地界而無水界 ,彼種子不生長增廣。
  若彼種新熟堅實,不斷、不壞、(不腐、)不中風,有水界而無地界 ,彼種子亦不生長增廣。
  若彼種子新熟堅實,不斷、不壞、不腐、不中風,有地、水界,彼種 子生長增廣。
  比丘!彼五種子者,譬取陰俱識。
  地界者,譬四識住。
  水界者,譬貪喜四取攀緣識住。何等為四?於色中識住,攀緣色,喜 貪潤澤,生長增廣;於受、想、行中識住,攀緣受、想、行,貪喜潤澤, 生長增廣。比丘!識於中,若來、若去、若住、若沒、若生長增廣。
  比丘!若離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有若來、若去、若住、若生者,彼但 有言數,問已不知,增益生癡,以非境界故。
  色界離貪,離貪已,於色封滯,意生縛斷。於色封滯,意生縛斷已, 攀緣斷。攀緣斷已,識無住處,不復生長增廣。受、想、行界離貪,離貪 已,於行封滯,意生縛斷。於行封滯,意生縛斷已,攀緣斷。攀緣斷已, 彼識無所住,不復生長增廣。不生長故,不作行,不作行已住,住已知足 ,知足已解脫。
  解脫已,於諸世閒砠無所取、無所著。無所取、無所著已,自覺涅槃 :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我說彼識不至東、西 、南、北,四維、上、下,無所至趣,唯見法,欲入涅槃、寂滅、清涼、 清淨、真實。」
  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二、解說
  種子在土壤中,有水的滋潤,就會生長增廣。
  五蘊中的識蘊,就像種子。
  而色、受、想、行等其它四蘊,就是識所迷戀、安住的四個地方(四 識住),就像是土壤。
  貪愛,就如同其中滋潤生長的水分。
  識在色、受、想、行等四個地方,隨時找機會發生關係(攀緣)、安 住。經由喜貪的滋潤,而得到生長增廣。如果說,離開色、受、想、行, 而有識的成長處,那麼,這樣的識,是不存在於我們實際生活的經驗裏的 ,人們將會不知所云。
  如果能夠對色、受、想、行等,沒有貪欲,那麼,對色、受、想、行 ,因迷戀、執取(封滯),而在心中所產生的繫縛(意生縛)就斷除了。 一旦這樣的繫縛斷除了,也就不會再要攀緣了。攀緣斷了以後,識就不再 與色、受、想、行等有所關連,而失去了安住處。沒有安住處的識,也就 不會再生長增廣。不會再生長增廣,就不會再「有所作為」(「不作行」 )。不會再有作為後,便成就「無相心解脫」(「住」)、「無願(無所 有)心解脫」。
  解脫後,對身、心及周遭的一切,就不會想佔有(取),不會迷戀( 著),而自覺涅槃(煩惱永盡)。此時的識,不會再往東、西、南、北、 四維、上、下,不會再進入生死輪迴(至趣),只有看到因緣的聚散(唯 見法),想契入涅槃、寂滅、清涼、清淨、真實。

三、討論
  (1)將本經與第 40(152)[86] 及 64(61)[55]經後半段,一起比照閱讀 ,可以幫助對經文的瞭解。
  (2)第 288(469)[326]經中,描述尊者舍利弗與尊者摩訶拘絺羅兩位聖 者,在討論「十二緣起」的問題。尊者摩訶拘絺羅說,「彼『名、色』緣 『識』生」,「彼『識』緣『名、色』生」。「識」與「名、色」,是相 互依存生長的,就像三支蘆草,需要相互支撐(輾轉相依),才能豎立於 空地一樣,缺了哪一支都不行。「名」,就是生命的精神狀態,也就是指 「受、想、行」。
  (3)如果套用「黑牛與白牛」的經文,我們也可以說,識是一邊,四識 住是一邊,於其中間,貪愛是繫。斷五蘊,就是要從斷貪愛著手。貪愛斷 ,識不再攀緣色、受、想、行等「四識住」,也就無從生長增廣,在失去 貪愛的滋潤下枯萎。識、名、色,三蘆如果少了一蘆,五蘊就斷了。如第 374(537)[373] 經中說:「有四食,資益眾生,令得住世,攝受長養。云 何為四?一者、摶食,二者、觸食,三者、意思食,四者、識食。若比丘 於此四食,有喜、有貪,則識住增長,識住增長故,入於名色,入名色故 ,諸行增長,行增長故,當來有增長,當來有增長故,生老病死、憂悲惱 苦集,如是純大苦聚集。」所以,第 77(131)[68]經說:「當斷色欲貪, 欲貪斷已,則色斷。」這是說,所謂的「五蘊斷」,指的是「斷欲貪」的 意思,而不是說,要直接去破壞或壓抑身體(六根)的功能。(請參考〈 第十選:六入處斷--四品法經〉討論(4))
  (4)經中說:「攀緣斷已,彼識無所住,不復生長增廣。不生長故,不 作行,不作行已住,住已知足,知足已解脫。」其中,「不作行」、「住 」、「知足」等,雖然無法明確地知道其內容,但是,依前後文意,可以 知道這是描述斷欲貪後的種種狀況。「不作行」,第 64(61)[55] 經中作 :「無所為作」,所以嘗試以「成就不會再『有所作為』」來理解。而「 住」,參考第 556(1631)[555]→559(1635)[558] 等經的「解脫已住,住 已解脫」經文,其中的「住」,或有相通之意。若依《瑜伽師地論》(《 大正大藏經》第三十冊第七八九頁中,或印順法師編《雜阿含經論會編》 上冊第一0 六頁),以及印順法師著《空之探究》〈第一章‧第六節:無 相〉的解說:
  「空解脫門為依止故,名無所為。」
  「無願解脫門為依止故,名為喜足。」
  「無相解脫門為依止故,說名為住。」
或許我們可以嘗試以「無相心解脫」來理解「住」,而以「無願(無所有 )心解脫」來理解「知足」。
  而涅槃,就如第 490(1478)[489] 經中所說的:「涅槃者,貪欲永盡 ,瞋恚永盡,愚癡永盡,一切諸煩惱永盡,是名涅槃」。
  (5)如第 73(127)[64]經中,形容「五受陰」是「重擔」,而「當來有 愛、貪喜俱、彼彼樂」為「取擔」,也就是說,愛染,就像拿了個重擔子 來擔著一樣。那麼,只有在「當來有愛、貪喜俱、彼彼樂著永斷無餘、已 滅,已吐、盡、滅、沒」時,才是「捨擔」了。
  (6)第 108(176)[110]經中,尊者舍利弗告訴要回去西方的比丘說,如 果有人問:「汝彼大師云何說法?以何教教?」就應當回答:「大師唯說 調伏欲貪,以此教教。」如果再問:「於何法中調伏欲貪?」那麼,就應 當回答:「大師唯說於彼色陰調伏欲貪,於受、想、行、識調伏欲貪。」 如果再深一層問:「欲貪有何過患故,大師說於彼色陰調伏欲貪,於受、 想、行、識調伏欲貪?」那麼,就應當回答:「若於色欲不斷,貪不斷, 愛不斷,念不斷,渴不斷者,彼色若變、若異時,則生憂悲惱苦。受、想 、行、識亦復如是。」
  由於欲貪,所以,就捨不得失去(若變、若異),而生憂悲惱苦。這 也是為什麼佛陀會以「調伏欲貪」,來教導眾生了。欲貪的調伏,是從我 們的五蘊身心活動中,來做的。經中說,「於色(五蘊)欲不斷」,「不 斷」的是什麼呢?不斷的是貪、愛、念、渴。反過來說,五蘊應當「斷」 的,可以「斷」的,則是貪、愛、念、渴了。
  這是「五蘊斷」的真實內涵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上一篇 下一篇
刊登贊助網站
高露潔兒童牙刷
www.colgate.com.tw
超柔軟圓弧刷毛加上小型刷頭,可愛卡通造型刷柄,讓小朋友每天都愛刷牙!
再忙也要記得跟小寶貝們互動一下
www.asap.com.tw
不知道怎麼做?就用玩具打開距離吧!ASAP精選孩子們願望清單,閃電直送!
瑞比德化工-ab膠
www.rapidchemical.com.tw
專營:工業用單雙劑環氧接著劑、煞車皮接著劑、電子光學用膠、模型模具樹脂。
 
洄瀾薯道小薯妹╭♡☆°2012/03/30 22:33 回應 

...

阿坤2012/03/31 08:45回覆 

被我猜中了吧!! oeoeoeo~~ㄎㄎ!!

洄瀾薯道小薯妹╭♡☆°2012/03/29 22:33 回應 

 

那不是我啦

 

不過 我如果去新竹 坤哥哥就可以看到我了喔

 

阿坤2012/03/30 10:03回覆 

ㄏㄚ' 以前--我有跟格友通電話哦 !! 不過沒見面啦--

一直以為 ""薯妹 = 薯長"" 的說 !! 好可愛的光頭!!

祝子2012/03/28 23:16 回應

感恩

阿坤2012/03/29 20:19回覆

買了一份--很 好吃哦--印順導師就是在南普陀寺出家的嗎??

洄瀾薯道小薯妹╭♡☆°2012/03/28 22:24 回應 

 

 

晚安安囉~~~~~~~~~~~~好累喔

 

阿坤2012/03/29 20:24回覆 

拉筋--我上班時常做哦--最近上班時不能在格子裡聊了--好像被大頭盯上了

我爸出院回家--一切安好 !! 薯妹戴口罩跟大家打招呼厚 !! ?? 好年輕哦 !

不明2012/03/28 22:17 回應

 

噗.............

我要說什麼丫....

謝謝坤弟特地為竹本鳥X烏龜恐龍噁噁姐姐PO了船.....

看來是個有陽光的日子...

怎不見遊客划船咧....

幾十年前...台中公園划船可是情人們最浪漫的情景呢....

 

阿坤2012/03/29 20:17回覆

看到了攤位了厚--整個環湖道上--都是用餐人潮哦

要是再開放遊船--怕忙不過來--又危險吧

台中市--是我感覺最有 fu 的地方--最和善的 風、土、人、、、